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孫子兵法

今天早上讀《孫子兵法》時,讀到一句「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將領不能判斷敵情,以寡擊眾,以弱擊強,沒有挑選精銳的士兵擔任前鋒,就會敗北),讀到這裡突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們都是說「敗北」,而不會說「敗東」、「敗西」、「敗南」呢?

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在古字裡「北」跟「背」是相通的。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中,就說:「北,乖也,從二人相背。」(北,就是背對的意思,代表兩個人背對著背)「軍奔曰北,其引申之意也,謂背而走也。」(軍隊戰敗也叫做「北」,這是引申而來的意思,也就是背對著敵人跑)。所以說,「敗北」的「北」跟「東南西北」的「北」意思是不同的。

此外,作為方位詞使用的「東南西北」的「北」,其實也是引申而來的意思。《說文解字注》裡又說:「北,古之背字,又引申之為北方。」「北」是「背」的古字,而「北方」就是「背陰」的地方,所以「北」這個字就引申為有「北方」的意思。後來,由於「北」太常用來表示「北方」這個意思,為避免混淆,古人又在「北」字下加注「月」成為「背」字,以表示「背對」的原意。


簡而言之,「敗北」跟「北方」的「北」,兩者是出自同源,但意思是不一樣的 X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