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帝寶的犯罪率

這幾天看到一則新聞:「黑心帝寶幫傳奇,住戶犯罪率是常人267倍。」(新聞網址: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015/413419.htm)帝寶的犯罪率真的有這麼高嗎?

這個犯罪率據說是名嘴在電視上算的,我們來看一下名嘴是怎麼算的:
「全台灣的犯罪率約為萬分之四,帝寶有一百六十八戶,頂新魏家有十四戶,胖達人香精麵包一戶,小S家內線交易一戶,林姓名媛貴婦被法拍一戶,連家連蕙心禁藥一戶,18÷168=0.10714,犯罪率約為臺灣平均犯罪率的兩百六十七點八五倍,堪稱臺灣犯罪率最高的集合式住宅。」(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photos/a.10151812362181460.1073741825.264295946459/10152736621141460/?type=1

國小數學老師應該都有教過單位不同不能直接拿來比大小吧。

名嘴說「臺灣犯罪率為萬分之四」,首先這個萬分之四的犯罪率不知道是怎麼來的。依據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的犯罪統計,近10年間的犯罪人口率大約是0.781%人╱人到1.179%人╱人,犯罪發生率大約是0.0104件╱人到0.02442件╱人之間(資料來源:http://www.cib.gov.tw/Upload/Files/5197.pdf),與名嘴所提出來的萬分之四有相當大的差距。

再者,「犯罪率」通常指的是「平均每幾個人會發生幾件刑事犯罪案件」,或是「每幾個人中會有幾個犯罪人口」,單位是「件╱人」或是「人╱人」。而電視名嘴的算法「18÷168」,算的其實是「帝寶總戶數168戶中,犯罪嫌疑人所持有的戶數占多少」,單位不同,怎麼可以直接拿來比呢?

不過現在的社會風氣是「眾人皆曰可殺,至於殺得對不對,合不合法就算了」,而且臺灣媒體不注重資料來源的正確性,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也非一天兩天的事,會有這種新聞並不令人意外。但當眾人皆曰可殺之時,法治精神更顯得重要,法律人要拿出「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冷靜與勇氣啊 @@

.

隕石剛掉落在地上的溫度

昨天讀村上春樹的《令人懷念的1980年代》時,讀到一篇有關「隕石獵人」(以撿拾隕石出售為業的人)的文章,裡面提到一般人可能以為隕石剛掉落到地面時是很燙的,但實則不然,隕石剛掉落到地面時摸起來是冰冷的。

讀到這裡覺得很奇怪,隕石剛掉落到地面時,摸起來真的是冰冷的嗎?令人懷疑,就找了一下資料,發現確實是如此!

目前並沒有正式的文獻記載隕石剛掉落到地面時摸起來是燙的還是冷的,但從物理學的知識推論,掉落到地面的隕石摸起來應該是冷的。


這是因為隕石在冰冷的太空中飛行許久,所以隕石的內部是很冰冷的。隕石從太空開始進入地球的大氣層時,固然會因為高速飛行與地球的空氣摩擦產生高溫,但這僅止於表面產生高溫而已,產生高溫的隕石表面可能會燃燒殆盡,或與空氣摩擦而從隕石上崩落。接著,隕石與大氣層接觸後,因為空氣阻力的關係,隕石飛行的速度會急速減慢,此時因摩擦而產生的熱能將快速減少,反之,隕石通過高空中冰冷的空氣,再加上隕石內部的低溫,內外夾擊下,會使隕石表面的溫度降低,所以當隕石掉落到地面時溫度應該是有點冷的,或是會跟常溫差不多。

但在《イケナイ宇宙学―間違いだらけの天文常識》這本書裡好像有提到,巨大的隕石則另當別論,為什麼巨大的隕石會另當別論呢?這倒是不太懂啊 ^^"

.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早上讀詩時,讀到一首蘇軾的《椰子冠》:「天教日飲欲全絲,美酒生林不待儀。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規模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東坡何事不違時。」原來蘇軾戴過椰子做成的帽子,真是太可愛了^^


翻譯如下:
老天爺為了讓我保全性命,叫我每天喝酒(全絲,此處的典故是漢代袁絲為了避免遭君主忌恨,整天飲酒作樂)。椰子樹能生椰子酒,不需要勞駕狄儀這樣的釀酒名人出馬,就很好喝。我用頭巾濾酒(此處是以陶潛自喻),邀請好友們一起喝個痛快。剩下的椰子殼,就交給做帽子的師父做一頂椰子帽。我的椰子帽簡單古拙,大家都爭著看(看來蘇東坡很滿意他的椰子帽)。椰子帽戴起來很輕便,感覺就像是沒有戴帽子似的。我還有一頂帽緣很短但很高的怪帽子,我蘇東坡不管做什麼都是逆著潮流而為呀 XD

.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宇宙的誕生

凱峰學長出國前借給我好幾本《牛頓》雜誌,學長很推薦其中一篇文章:〈宇宙真的是從「無」中誕生的嗎?〉,今天早上我把這篇文章讀完了,深深覺得這真是一篇好文章呢 @@

這篇文章是在探討宇宙誕生時的狀態為何。目前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時是一個很微小的點,後來經歷一場大霹靂,才空間暴脹成現在的宇宙。依據廣義相對論,膨脹的宇宙如果一直往過去回溯,最後會收縮成體積為零,而密度、溫度無限大的點(奇異點),但在這個奇異點上,許多物理計算都會變成無法計算,讓科學家質疑透過廣義相對論計算而得的奇異點是否可以信賴,轉而試圖從量子論的觀點探求宇宙的起源。

依據測不準原理,在極短時間下,物質連存在與否都處於不確定的狀態。這是基於能量與時間的不確定性,當時間極短時,空間中的能量是會不斷起伏的,有可能具有非常高能量的瞬間。又依據相對論,在瞬間具有高能量的場所,能量可以轉換為粒子,所以即使是在本應空無一物的真空中,也有可能有粒子像鬼魅一樣突然產生,又隨即消滅。

在宇宙誕生之初,也有許多的小宇宙不斷誕生,隨即又不斷消滅。但當這些小宇宙變大到一定的規模時,小宇宙不但不會馬上消滅,反而會發生急速的膨脹。小宇宙要變大到可以急速膨脹的規模,需要極高的能量,也就是要越過依堵很高的能量障壁才能辦到,非常困難。

但依據量子力學的穿隧效應,由於時間極短下,能量的不確定性極高。所以小宇宙在機率下,有可能發生穿隧效應,在瞬間得到很高的能量,跨越能量障壁,變成暴脹的宇宙。而且在發生穿隧效應時,還會經過一段「虛數的時間」,在這段「虛數的時間」裡,加速度的方向是相反的,幫助小宇宙變成暴脹的宇宙。小宇宙暴脹後,就變成現在我們所處的宇宙。

而且,科學家進一步發現,不但小宇宙可以發生穿隧效應,更小一點的小宇宙也可以發生穿隧效應,甚至當小宇宙的大小為零時,發生穿隧效應的機率也不為零。所以,可以說我們所處的宇宙,可能是從無中誕生的。

.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今天讀完了《 小小胡椒,打造世界經濟版圖:最嗆的貿易史》這本書。

胡椒從希臘時代就被作為重要的藥材使用,到了羅馬時代,則被廣泛用於飲食,並透過貿易將胡椒推廣出去。根據一本中世紀義大利流傳的食譜裡提到,「將胡椒、肉桂和薑各一盎司,丁香半夸特,番紅花一夸特混合在一起,與『所有食物』都很搭配。」由此可見歐洲人對於胡椒的熱愛,胡椒不但可以用來買地、還債、當嫁妝,甚至連羅馬人與蠻族議和時,也給蠻族許多胡椒作為議和的條件。

胡椒利潤極高,胡椒貿易的全盛時期,胡椒甚至比黃金還要珍貴。但由於胡椒貿易的利潤被掌握在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的手上,為了繞過阿拉伯與威尼斯,歐洲人尋求從海上航路前往東方產地購買胡椒,因此促成了科學進步、地理大發現、成立第一間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開港,甚至連耶魯大學都是用販賣胡椒的貿易利得成立的。

在早期歐洲人的想像中,胡椒是從天堂降下來的,從天堂落下的胡椒被尼羅河沖進地中海,然後漁民用魚網把這些胡椒撈起來。直到13世紀,歐洲人還未確知胡椒的產地,幻想胡椒是生長在高加索山南邊的森林裡,有蛇在看守著,當地居民要採收胡椒時就放火把蛇趕走,原本白色的胡椒被火燒焦因而變成黑色。遲至16世紀,歐洲人才瞭解胡椒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但你知道嗎?黑胡椒與白胡椒都來自同一種植物,兩者的差異僅在於胡椒漿果何時採收及曬乾。黑胡椒是當果實還是綠色時就把它採摘下來並曬乾,而白胡椒是等胡椒漿果成熟由綠色轉為紅色後,再採摘曬乾。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是一本易讀好懂的胡椒貿易史。只不過讀到後面幾個章節讓人覺得有點小無聊,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孫子兵法

今天早上讀《孫子兵法》時,讀到一句「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將領不能判斷敵情,以寡擊眾,以弱擊強,沒有挑選精銳的士兵擔任前鋒,就會敗北),讀到這裡突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們都是說「敗北」,而不會說「敗東」、「敗西」、「敗南」呢?

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在古字裡「北」跟「背」是相通的。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中,就說:「北,乖也,從二人相背。」(北,就是背對的意思,代表兩個人背對著背)「軍奔曰北,其引申之意也,謂背而走也。」(軍隊戰敗也叫做「北」,這是引申而來的意思,也就是背對著敵人跑)。所以說,「敗北」的「北」跟「東南西北」的「北」意思是不同的。

此外,作為方位詞使用的「東南西北」的「北」,其實也是引申而來的意思。《說文解字注》裡又說:「北,古之背字,又引申之為北方。」「北」是「背」的古字,而「北方」就是「背陰」的地方,所以「北」這個字就引申為有「北方」的意思。後來,由於「北」太常用來表示「北方」這個意思,為避免混淆,古人又在「北」字下加注「月」成為「背」字,以表示「背對」的原意。


簡而言之,「敗北」跟「北方」的「北」,兩者是出自同源,但意思是不一樣的 XD

.

不受理判決之競合


最高91台上1169判決

因之,於自訴程序,如案件有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三十四條不得提起自訴而提起者之情形,並兼有同法第三百零三條所列情形者,自應優先適用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三十四條之規定,無再準用第三百零三條之餘地(本院二十九年上字第二九三九號判例參照)。